傳聞民進黨核准「統促黨」建黨,目的是製造社會紛擾,為了「養寇自重」,如今歷經19年近期才依法解散。
統促黨不過是民進黨階段性棋子。
各位覺得呢?這個觀點涉及政治策略和權力博弈的層面,這種看法在台灣的部分政治分析與討論中確實有存在。
1. 民進黨與統促黨的關聯策略性利用:有觀點認為,民進黨在某些時期可能會容忍或甚至默許統促黨的存在,這樣可以為其提供一個“對立面”,讓自己在台灣選民中樹立反對「統一」或反對中國干預的立場。
這種策略有時被形容為「養寇自重」,即故意讓對立勢力存在,藉此強化自己支持者的凝聚力,尤其是在面臨選舉或兩岸關係緊張時,能更有效動員支持者。
社會紛擾作為政治資本:有時,民進黨可能會讓統促黨的行動成為社會焦點,並藉此塑造一個更加明確的政治對立面,進一步加深選民的兩岸對立情緒,這樣的操作有助於在選舉中激發選民的情感反應,尤其是在兩岸關係敏感的時期。
2. 統促黨的存在與民進黨的政治利益階段性棋子:如您所提,統促黨可能被視為某一階段的政治工具,尤其是在台灣社會兩岸關係高度敏感的時刻。
當統促黨發起爭議或遊行時,可能會加劇台灣社會的緊張情緒,而民進黨則可以利用這種情緒,強化自己的政治立場,並進一步區分自己與中國勢力的不同。
對於民進黨而言,這樣的政治操作在某些時期有其短期的戰略效益。
長期放任的結果:然而,隨著時間推移,這樣的操作可能會帶來一定的負面效果,包括社會分裂加劇,甚至可能造成治安問題或影響社會穩定。
隨著國內外環境的變化,民進黨也可能發現統促黨不再對其有利,甚至開始對社會秩序構成威脅,因此選擇通過《政黨法》進行解散。
3. 反思與解散的必要性兩岸關係的變化:近年來,中國對台的態度越來越強硬,而台灣的內部對於兩岸關係的看法也變得更加敏感。
民進黨在兩岸問題上的立場可能促使統促黨的存在顯得更加不適應社會需求。
若統促黨繼續進行極端行為或與中國的關聯加深,對民進黨而言,也許最終會選擇對其解散,以維護台灣的社會穩定和國家安全。
法律運作的結果:實際上,解散統促黨是基於其違反《政黨法》及相關國家安全法規的行為,這是一個法律程序,並非單純出於政治策略。
這也反映出台灣民主體系下,政黨活動仍需在法律框架內運作,並受到監管。
總結來看,「統促黨作為民進黨的階段性棋子」在某些時期的確可能存在,尤其是在選舉和兩岸關係敏感時期。
但從法律與社會穩定的角度出發,民進黨最終選擇解散統促黨,也是為了控制不穩定因素,避免社會秩序進一步惡化。
這樣的行動可能更符合長期的政治利益和國家安全考量。
【補充說明1】統一促進黨(簡稱統促黨)是由張安樂於2005年7月9日創立的,該黨主要支持兩岸統一,主張「和平統一,一國兩制」。
張安樂(綽號「白狼」)是該黨的主要領導人及對外代表。
2005年7月9日,時任中華民國總統是陳水扁,他屬於民主進步黨(民進黨)。
在他的任期內,中華民國內政部部長是蘇嘉全。
統一促進黨(統促黨)在該日期經內政部核准成立。
根據當時的法律程序,政黨的成立申請由內政部進行審查和核准,部長作為主管機關的最高負責人,對此負有最終責任。
統促黨的成立確實經過了中華民國內政部的核准,符合《政黨法》的相關規定。
該黨的主張雖然具有爭議,但依當時的法律程序,任何政黨只要提交相關文件並符合法律規定,內政部均有責任批准成立。
【補充說明2】統促黨的相關事件多數有明確的時間點及目的,以下是一些具體的例子,連同他們的背景與目標:1. 2017年9月24日:五星旗事件 事件:統促黨成員在台北中正紀念堂前舉行活動,高舉中國五星旗,主張「一國兩制」,並與本土派團體發生肢體衝突。
目的:藉由公開展示五星旗及發表親中言論,表達對「和平統一」的支持,並挑戰台灣獨派的政治主張。
2. 2018年4月22日:中正紀念堂遊行衝突事件:統促黨與反對團體在中正紀念堂進行對峙,期間發生推擠及衝突,最終警方介入維持秩序。
目的:聲援中國國台辦的政策,並對台灣的「去中國化」政策表示抗議。
3. 2019年1月:陳水扁公開活動的滋擾事件:統促黨成員在台北市某公開活動中滋擾前總統陳水扁,持標語大喊批評言論。
目的:公開挑戰台獨人士及象徵性人物,以表達統促黨對獨派政治主張的不滿。
4. 2023年8月8日:蔡英文出訪抗議事件:統促黨成員在台北松山機場外示威,抗議總統蔡英文出訪。
活動期間成員高喊支持中國「統一」的口號。
目的:藉由公開抗議,表達對台灣現行外交政策的不滿,並支持中國的「一中原則」。
背後的目的與策略統促黨的這些行動通常有以下目的:1. 挑戰台灣的主權與身份認同:透過象徵性行動(如舉五星旗)試圖影響台灣民眾對兩岸關係的看法。
2. 傳播親中訊息:對內展現其對「和平統一」的支持,對外則為中國政策背書。
3. 激化社會對立:製造台灣本土派與統派的衝突,以達到輿論擴散的效果。
【補充說明3】1. 2017年9月24日:五星旗事件台北市長:柯文哲(無黨籍,2014年12月25日上任)執政總統:蔡英文(民進黨,2016年5月20日上任)2. 2018年4月22日:中正紀念堂遊行衝突台北市長:柯文哲(無黨籍,2014年12月25日上任)執政總統:蔡英文(民進黨,2016年5月20日上任)3. 2019年1月:陳水扁公開活動的滋擾台北市長:柯文哲(無黨籍,2014年12月25日上任)執政總統:蔡英文(民進黨,2016年5月20日上任)4. 2023年8月8日:蔡英文出訪抗議台北市長:蔣萬安(國民黨,2022年12月25日上任)執政總統:蔡英文(民進黨,2016年5月20日上任)
中共跟綠共的白手套政黨,存在意義就是多一個管道‘’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