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請調回台工作時已是三月初,所以今年農曆新年是我六、七年來第一次在台灣過年。
回來後因為工作,以及家中長輩在台北就醫住院,所以也沒什麼機會回鄉下老家,所以這次過年算是好久以來難得的回老家住了幾天。
回到從小長大但睽違已久的村子,雖然我離開的時日也算不上很久,但剛走進去時那種既熟悉又陌生的感覺,還真讓人有點能體會賀知章在回鄉偶書中,所傳達的那種近鄉情怯。
這幾年村子裏的變化倒是不大,比較明顯又令人有些唏噓的是,以前的鄰居叔伯阿姨又少了幾位,而人去樓空的房子則多了幾間。
畢竟,村裏跟我同輩的人大多都已離開家鄉到都市去,若長輩都已離世,那確實也沒有非回來不可的理由。
既然是過年又是在鄉下,那走訪親戚、鄰居、朋友總是免不了的。
很明顯的能看到,六、七年的時間對這些從小就認識的人們身上所刻下的光陰印記。
也不由得的會想:他們眼中的我是否也老了好多?農村裏人與人之間的連結度還是比較強的,同時對別人私事的興趣也會比較高,所以不管遇到誰,聊天總躲不了被問兩個話題:工作跟結婚。
但對於還是單身,又已被資遣二月底就要離職的我,這種不太想回答但又不想說謊的糾結,算是在見到故人們的欣喜同時所產生的困擾吧。
鄉下嘛,年味還是比較足的,老雜貨店裏居然還有在賣水鴛鴦和沖天炮。
一時童興大起買了些,在家旁還沒放水的田裏放了起來。
記得上次放炮還是在唸大學的時候,爆炸的閃光和聲響還是相似,但心境卻已大不相同。
年過四十了,這種叨叨絮絮的感觸似乎突然間就多了起來。
隨著月底即將離開職場,工作上的事也漸漸開始少了,所以感覺胡思亂想的時間反而變多了,這也許正是一種還不算老就退休的人所必需克服的檻也說不定。
我每次回家也有一樣的感覺。
幾年不見認出來的眼神,小時候愛吃的店家換了第二代。
如果有一天人事已非,我應該還是會想回來看看。
人生難就難在因為無法預知未來,所以會恐懼、擔憂與茫然;人生貴就貴在因為無法掌握未來,所以有無限可能、機會與希望。
也許前輩下次再發文又是另一種情境了。
前輩文章真的收穫滿滿 祝您新年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