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AI「DeepSeek」(深度求索)推出V3以及R1版本掀起話題,性能據傳可以媲美OpenAI o1,根據報載DeepSeek是杭州對沖基金兼AI公司幻方量化旗下公司,兩款大型模型透過低廉成本,成為中國AI未來發展的方程式,在美國封鎖下DeepSeek逆風崛起,那台灣的數發部該如何因應?數位發展部的起手式是公告禁止公務機關使用中國大陸推出的DeepSeek,理由就是資安風險與資料外洩疑慮,回顧2023年歐洲議會通過「人工智慧法」(AI Act)草案,成為全球首部完整的AI監管法規,數發部當時似乎沒有任何應對作為。
數發部迄今沒有擘畫明確的AI發展策略,似乎也無能力發展臺版DeepSeek,卻已下達禁令取代實質政績。
數發部應思考DeepSeek的大語言模型以低成本作運算基礎,中國本土AI晶片供應鏈的快速成長,當中包含華為、寒武紀等企業,臺灣絕對有其發展技術的基礎底氣,就連美國都要仰賴臺灣晶片,為何不能超越中國的技術創新,透過軟體優化和硬體效率,推動了一波以效率為導向的技術革命。
如今,數發部以禁止AI工具,取代數位政策,未免過於便宜行事。
然而,數發部跟著拿香拜拜,又不思考DeepSeek的創新技術架構,一味禁止AI使用,如何讓臺灣成為AI重鎮。
數發部應把DeepSeek視為他山之石,下達禁令不過便宜行事,想要成為AI發展重鎮,必須要有實質政策布局,否則臺灣「科技島」恐怕只是浪得虛名。
https:www.storm.mgarticle5322536近期中國新創公司推出DeepSeek,引發西方科技圈震動,多家科技巨頭,如微軟、Google與Meta,紛紛表示要加大投入算力與AI的賽道當中;對此我國政府也不落人後,數發部長黃彥男就表示,希望推動「數發三箭」並創造台灣自己的AI。
黃彥男在2月10日的新春記者會上表示,希望向國發基金爭取10年100億元經費,以投資本土AI發展新創、提供算力,並且還要開放政府資料供AI研發訓練模型;未來希望打造台灣主權AI資料庫,滿足TAIDE訓練所需的一切條件。
數發部除了補助以外好像也拿不出什麼想樣的辦法, 我是覺得從國家層級來看的話, AI部分跟美國戰略合作應該是發展最快的, 台灣能提供硬體上的支援, 美國能協助台灣共同開發軟體, 我覺得與其用天使投資的方式期待台灣出現AI獨角獸, 不如穩健一點取得世界先進的技術
本土不就有一個DPP AI結果各種大翻車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