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第三勢力的現狀與挑戰:從崛起到泡沫化

大家好我是南看到台灣小黨的發展現況,真的讓人有說不出的感慨呢!讓我跟大家分享一下這些年的觀察。

還記得2014年太陽花運動嗎?那時候多少年輕人為了台灣的未來站出來,也催生了許多新興政黨。

那時候大家對政治改革充滿期待,覺得台灣終於要擺脫藍綠對決的局面了!但是...唉,看看最近幾次選舉的結果,除了民眾黨以外,其他小黨真的是慘不忍睹啊!為什麼會變成這樣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個複雜的問題:首先是制度面的問題台灣現在用的「並立制」真的對小黨太不友善了!政黨票只影響34席不分區立委的分配,這跟德國的制度比起來差太多了。

德國的聯立制讓小黨有更多機會進入國會,但台灣呢?5%不分區門檻、3%補助款門檻、2%參選資格門檻,這三重關卡根本就是要把小黨打趴啊!你看2024年選舉,13個小黨全軍覆沒,這不是很明顯的問題嗎?錢的問題更慘選舉要花錢、要繳保證金,這些都是很現實的問題。

小黨沒有政黨補助款,連基本的政黨運作都很吃力了,更別說要做選舉了。

有些小黨連參選的保證金都要傷腦筋,這樣要怎麼跟人家競爭?地方經營真的很燒錢台灣是個很重視人情的社會,雖然立委本來的職責不包括選民服務,但現在變成每個立委都要跑行程、發物資、辦活動。

小黨常常講理念、談改革,但老實說,選民更在意的是你有沒有「接地氣」。

沒有深耕地方,選票就很難突破。

看看時代力量的例子多經典啊!2016年那會兒多風光,政治明星一個接一個,結果呢?內部開始吵架、路線不合,重要人物一個個離開,支持度就這樣一路下滑。

這不就是最好的前車之鑑嗎?媒體曝光度也是大問題藍綠兩黨壟斷了大部分的媒體資源,天天都有新聞版面。

小黨想露個臉都難!現在雖然有社群媒體,但要真正觸及到選民,還是需要主流媒體的報導。

這種能見度的差距,選舉怎麼打?組織經營更是一大挑戰藍綠兩黨有穩定的組織動員能力,基層樁腳盤根錯節。

小黨往往是幾個理念相近的人湊在一起,要建立起全國性的組織網絡談何容易?再加上常常因為路線之爭起內鬥,組織更難壯大。

說真的,台灣的民主要更進步,真的需要更多元的聲音。

但現在的環境對小黨太不友善了,這些問題不解決,小黨只會越來越難生存。

2025-01-22 00:00
8

彼此間對於統獨議題有共識的小黨應當整合成一個選舉聯盟,像很多泛綠小黨都有傾向聯合,這樣或許2028除了民眾黨可以有第四黨進入國會,這樣多元化的聲音才能有一絲影響力,不過真的要說的話,還不如一個擔任關鍵少數的中間派第三勢力。

2025-01-22 05:35
0

主要還是資源的問題台灣的政治體系 錢變成參政的超高城牆執政者貪污 圖利勢力越來越大小黨光是找金主 馬上就被垃圾開始抹黑難以發展媒體又大幅影響形象跟訴求的傳遞但媒體又容易被執政黨掌握 導致情況更加惡化小黨想生存只能依附另一個大黨但又容易被同化 側翼化總之就是非常艱難

2025-01-22 04:24
0

慘啊 因為相關門檻高 只能使部分小黨變成要巴結執政黨的手下了

2025-01-22 03:34
2

南哥更新啦!!!

2025-01-22 03:05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