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時期的愛跟出社會的愛有什麼不一樣?

前幾天跟室友討論了一件事學生時期的愛 跟出社會後的愛有什麼不一樣我想了很久 最後我的觀點是學生時期的愛像泡泡 出社會的愛像陶土先解釋一下為什麼會這樣說泡泡在大家都印象裡是漂亮、自由、簡單的學生時期的感情也一樣,兩個人彼此喜歡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可能只是覺得對方會讀書、會運動、長的好看、有才藝等等很多的理由都能讓你喜歡上對方,不會被很多社會的框架給侷限著,而且學生比起出社會的人擁有更多的時間,這些時間可以讓你們一天到晚都膩在一起,享受著對方的陪伴,覺得好像這個世界有對方陪著就夠了,每天只需要想著要去哪裡玩、等一下要吃什麼,每天就能過的開開心心的。

但..我們對泡泡還有另一個印象就是曇花一現,在讀書時很多學生情侶看似天天都活在粉紅泡泡裡,但為什麼一段時間就分開了,又或者像人家說的畢業即分手,我覺得可以用兩個詞來總結,「新鮮跟壓力」 很多情侶在升學或畢業後到了不同的高中or大學甚至職場,開始有了不同的生活圈及交友圈,這個時候新鮮跟壓力這兩個詞就會反覆出現在彼此的生活中,你會開始認識很多新的朋友,其中不乏有一些你覺得不錯的異性又或者你的閨蜜或兄弟帶給你不同的想法及觀念時,漸漸的你的想法跟眼界就會慢慢的改變,而壓力主要是體現在課業及自己的成長上,當你課業壓力很重時,可能就無暇顧及另一半了,然後可能會忽略對方的感受及需求,這時如果對方仍然不依不饒的需要你的關注及陪伴,又或者對方整天無所事事,沒有想讓自己成長或進步的感覺,慢慢的你就不會再將你的目光放在自己原本的對象上了,最後開始覺得身邊的異性好像比較吸引你,又或者覺得原本的對象不適合你,最後走到分手的結局,所以很多學生時期在一起的情侶卻很少走到最後的,所以我覺得📌「學生的愛像泡泡,著重在當下的美麗而已。

」而為什麼說出了社會的愛情像陶土因為出了社會,沒有人會真的毫無保留的把自己的一切展示出來,大家迫於工作、人際關系、社會禮儀的關係,像陶土一樣把自己捏成各種不一樣的形狀或摻了很多不一樣的東西來適應各種場合,在這個大家都把自己捏的亂七八糟的社會裡,要找到顏色、成分、種類一樣的陶土本來就是一件很難的事,而就算找到一樣的陶土,還要花一段時間將兩塊陶土混合,混合後還要塑型成最適合的形狀才能進行下一步,而將塑型好的陶土變成美麗的藝術品還要經過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道手續「燒製」,在燒製的過程中捏的太薄太厚都有可能會導致裂開甚至爆裂。

出了社會的感情不再像學生時代只要喜歡就好了,距離、工作、家庭背景、經濟能力、彼此的三觀等等太多事情需要考慮了,彼此喜歡但因為各種因素沒辦法在一起的狀況比比皆是,所以出社會後光找到一個適合的人就不是一件簡單的事了,況且在一起後還要經歷很多的考驗跟壓力,例如要不要結婚、要不要生小孩、要不要買房、彼此對未來的規劃是不是一樣、工作跟愛情能不能平衡等等,經過這些問題的燒製後,一段感情才能修成正果,考驗期間有太多可能性導致成品裂開及爆裂了。

但陶土就是要燒過才知道成色好不好看,感情也是要經歷考驗後才知道適不適合。

📌「出社會的愛像陶土,不斷的塑型跟燒製才會變成完美的藝術品」這就是我的看法,不知道大家的看法是什麼?

2025-02-16 00:00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