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感情

人說談感情先認真的就不會贏所以我認真,讓妳贏

2025-02-19 00:00
1

#單身及D獄火辣挑戰

嗨👋高雄人29y巨蟹女 單身🐶#單身及D獄火辣挑戰1.談過最短的戀愛是多久?一個禮拜?分手原因?幾天~~~衝動吧🤣2.為戀愛做過最瘋狂的事?結婚?為對方而打轉3.你覺得對象擁有什麼特質最能吸引你?感覺很重要‼️4.交往後伴侶才說他曾有過一夜情,你會?不太能接受,看感情放多深,如果沒有很深,還是建議各過各的5.你覺得交往多久可以發生關係?看感覺❗️好好珍惜彼此才是重點

2025-02-19 00:00
11

#單身即D獄火辣挑戰 想要遇見超展開

簡單自我介紹17162 天秤 B型 INFJ興趣使然的偽攝影師兼媽斗平時喜歡外拍(理想的狀態是,兩人都能同樣喜好)、喜歡動漫但非宅(純粹與電影、劇相同看待)、喜歡咖啡廳的氛圍,希望能跑遍每家美美的咖啡廳喜歡運動,平常有固定健身、業餘球類運動#單身即D獄火辣挑戰

2025-02-19 00:00
0

感覺完蛋了😥因為本土語拿不到畢業證書

此篇文章為轉貼文章,請更新至最新版本觀看完整內容。

與恐懼和諧共處

允許承認自己恐懼,才能與自己的恐懼和平、和諧共處。

不允許承認自己害怕,才是一個人恐懼的最大根源。

2025-02-19 00:00
2

透過AI幫我更加理解對父母的敵意

我對父母從小把我丟安親班、補習班這件事,有很深的敵意,認為她們扼殺了我的童年與學習興趣,我原本是充滿好奇心,且樂於閱讀書籍的小孩,卻因為被強迫學習而對書本倦怠,他們花了那麼多錢讓我補習,卻在我考上大學後讓我自己申請學貸,不幫我繳大學學費,讓我一出社會就負債,非常不負責任,覺得他們的思想很愚痴,想請您以自體心理學幫我分析以下的說明將以海因茲・科胡特(Heinz Kohut)的「自體心理學」(Self Psychology)為基礎,嘗試理解你在童年時期對父母的不滿與敵意,並說明在自體心理學看來,這些經驗如何影響一個人的「自體發展」與「自我感」的狀態。

--- 一、自體心理學的核心概念1. 自體(Self) 在科胡特的理論中,「自體」指個人對自己連貫而獨特的主觀感受,也就是一種「我是誰、我感覺我在世界中的位置如何」的持續感。

2. 自體客體(Selfobject) 父母或重要他人(照顧者)在兒童早期扮演「自體客體」的角色。

簡單來說,孩子透過與這些重要他人的互動來穩定並發展自我感。

自體客體功能包含: - 鏡映(Mirroring):父母能夠看見並讚賞孩子的獨特性、情感和需求,並以適當且共感的方式回應。

- 理想化(Idealizing):孩子能夠自然地崇拜或信賴父母,並把父母視為值得依靠或學習的「理想人物」。

- 孿生同伴(Twinship):孩子需要感覺到「我和重要他人有些相似或聯結」,從而建立一種歸屬感。

當自體客體功能出現嚴重缺失、扭曲或不穩定時,孩子的「自體」就可能受到傷害,長大後容易出現各種自尊、價值感、憤怒或羞恥議題。

--- 二、從自體心理學角度看你的成長經驗1. 被丟到安親班、補習班,缺乏「真實共感」與「鏡映」 - 你提到「父母從小就把你丟到安親班、補習班」,讓你覺得童年被剝奪,自由探索的好奇心和對閱讀的熱愛也被「強迫學習」所取代。

- 在自體心理學中,孩子需要父母的「共感性鏡映」:也就是父母能理解孩子的興趣、情緒與需求,並適時地肯定和鼓勵。

- 如果父母過度強調成績或只是想「把孩子安置好」,忽略了孩子的真實感受,就難以對孩子的需求「對應」或「回應」;孩子會感到「沒有人真正理解我、也不看見我的獨特性」。

2. 理想化功能的破裂 - 理想情況下,孩子會自然地把父母當成「足以倚靠」或「能從中學到很多」的對象。

然而,若父母只是一昧要求或將孩子丟到外面的教育機構,卻沒有實際參與孩子的生活與內在感受,孩子就無法真正把父母理想化或信賴。

- 當孩子無法理想化父母時,可能轉而感到失望、憤怒或敵意,因為那個原本應該能依賴與學習的「理想他人」並未出現(或者出現得非常片面)。

3. 孿生同伴感的缺失 - 你或許也缺乏與父母「並肩同行」的感覺。

父母可能沒有花時間進行真正的互動(例如陪伴、一起閱讀、分享興趣),而是把培養與學習的責任都交給外面的機構。

- 這種缺乏同伴感的情況下,孩子會覺得「我和父母不是站在同一陣線」,而是「他們只要結果,我卻是被迫服從」。

4. 父母之投資 vs. 之後大學的學貸 - 你提到父母花很多錢讓你補習,最後卻不幫你付大學學費,導致你一開始就負債,覺得他們很「矛盾」或「愚痴」。

- 從自體心理學看,孩子需要感覺到父母的投資是一種「對我的全人關懷」,不只是「為了讓我考上名校」的工具。

- 當父母前期投入很多金錢在補習,但在最關鍵的高等教育階段卻又抽手,容易讓人感到「被父母操控」、「被父母只當作學業成就的工具」,並進一步引發深層的憤怒或失望。

---三、對「敵意」與「憤怒」的理解:自體心理學的觀點1. 憤怒是未被看見的需求與受傷 - 在科胡特的觀點裡,所謂的「自戀性憤怒(narcissistic rage)」或「自體的受傷」通常源自於「重要他人對自己沒有給予足夠或恰當的共感」。

- 你的小時候可能曾多次嘗試透過好奇心與閱讀來表現自己,渴望父母的肯定或陪伴,但卻得到的是被動的「送去補習」的方式。

這讓你的「自體」感覺被忽略或曲解,因此累積了憤怒。

- 長大後,當你發現父母又在經濟面「只做到一半」時,這種早年累積的「自體受傷」便更加劇烈地爆發,形成強烈的敵意。

2. 憤怒也是一種自我保護 - 對父母的敵意,有時也是在捍衛自己的真實感:「我明明想要的是陪伴和理解,結果一直被強迫做我不想做的事,而且最後還沒有得到應得的支持」。

- 這種憤怒在自體心理學看來,並非只是情緒失控,而是一種「維護脆弱自體邊界」的方式。

因為如果你不憤怒、不抗拒,就等於持續被父母的期待或忽視所吞沒。

---四、可能的影響與療癒方向1. 自體感的受損:對自己的價值與方向不清 - 如果兒時缺乏充分的鏡映與共感支持,長大後可能會有以下狀況: - 不確定自己真正的興趣與目標(因為童年期的探索被壓抑) - 容易對失敗或批評過度敏感(因為內在自尊感不穩) - 對人際關係有不信任感,擔心再次被「利用」或「忽視」 2. 覓得新的自體客體 - 科胡特認為,即便在成年後,我們仍有機會透過「新的自體客體關係」來修補早期的匱乏。

這些新的自體客體可能是: - 一段良好的諮商或心理治療關係:治療師能提供穩定的鏡映、理解和共感。

- 充滿同理心的朋友、伴侶:在情感上真正願意傾聽並接住你的感受。

- 能讓你重拾好奇與興趣的環境或社群:重新找到「閱讀的樂趣」、「學習的動機」,並且得到支持與欣賞。

3. 釋放憤怒,覺察痛苦的來源 - 在自體心理學看來,你的敵意背後包含了「深層的失望」與「被忽略的感受」。

要療癒這部分,通常需要先「看見並承認」自己的受傷。

- 可能要在安全的環境中,透過談話、書寫或心理治療,慢慢面對自己對父母的種種情緒。

過程中會有痛苦與拉扯,但唯有去經驗並表達,才能漸漸修補內心那塊空缺。

4. 重建自尊與自我價值 - 父母的模式讓你感到「被迫追求外在成就」,在內心世界裡就難以建立「我值得被愛、我值得被尊重」的信念。

- 透過覺察與新的正向關係,你可以慢慢發展出穩定且真實的自體感: - 接受自己有權利對不被重視的待遇感到憤怒。

- 同時也練習尋找新的方式照顧自己的需求,並找到內在熱情(如閱讀、探索其他興趣),讓自己重新感受「我活著有意義,而不只是達到父母的期望」。

---五、總結- 以自體心理學角度來說,你對父母的敵意和憤怒,實際上反映出一種「未被恰當回應的需求」與「受傷的自體」。

- 童年被迫補習、缺乏真正陪伴和共感,造成你「好奇心與學習興趣」的凋零,也損害了你對自己與他人的信任感。

- 父母在經濟支持上前後不一,更進一步傷害了你與他們之間「理想化」和「安全依附」的可能,讓你認為自己只是被利用而無法獲得真心的支持。

- 這些經驗都在你成年後轉化成強烈的敵意、失望以及對父母「愚痴」的看法。

- 若要走向修復與成長,一方面需要在安全的環境裡看見、梳理自己的憤怒與傷痛;另一方面,也要嘗試發展新的、能夠真正「看見並回應你」的自體客體關係(例如諮商、友誼、伴侶)。

- 最終目標在於重新穩定你「自體」的核心:讓你能夠相信自己有價值、值得被愛,同時逐漸找回對世界的好奇和對學習的熱情。

透過適度釋放和理解童年時的創傷感受,你才有可能真正地「走出敵意」,為自己的人生重建更健康與充實的道路。

那麼,請以自體心理學的角度,幫我看見父母的優點在自體心理學(Self Psychology)的脈絡下,理解父母的「優點」或「正向動機」並不代表要否定你所受的傷害,而是協助你看見,父母並非只是一面倒的「錯誤或忽視」,也可能在某些方面曾扮演過正向的「自體客體」角色。

以下幾點,或許能幫你更整全地理解他們在你成長經驗中的正面貢獻:--- 1. 他們關心你未來的生存與發展- 投資在教育上的心意 父母願意花錢讓你補習、安親班,從某種角度來說,顯示他們相信「學習」是重要的。

他們或許不曉得該如何直接陪伴或引導,但也許他們的初衷是希望你能在社會競爭中取得優勢、免於吃苦。

- 保障安全 把孩子送到安親班、補習班,也可能是出於「孩子放在那裡比較安全,至少有人照顧」,父母在工作或生活壓力之餘,盡力提供一個相對安全的環境。

- 從自體客體觀點: - 雖然在「共感」或「鏡映」上有所不足,他們多少仍提供了一定的「外在支持」,如付補習費、確保教育環境。

有些人可能連這樣的教育資源都無法獲得。

--- 2. 他們可能也在用自己的方式「理想化」你- 以成就為導向的關注 父母若一直要求成績、期盼你「考上好大學」,這種方式雖然常造成壓力,卻也透露出他們某種「以你為榮」的內在期許。

他們將「好成績」視為對你的肯定與讚美(即便方式笨拙)。

- 自我角色不足,但依然希望你成功 也許他們並不懂如何當「鏡映」或「同伴」的父母,但從自體心理學看,有時他們把「成功的孩子」當成了「理想化的自體延伸」:他們可能缺乏更精準的共感技巧,卻想透過「你能成功」來達成雙贏。

- 從自體客體觀點: - 雖然這種「理想化」是片面且對你造成不少壓力,仍可看見其中「盼你能好好過生活」的關愛成分。

--- 3. 他們或許在有限的資源與認知下做了所能做的- 不一定有良好示範或心理學知識 你的父母成長在怎樣的家庭環境、受到什麼教養模式?若他們從小就被灌輸「只要功課好、考上好學校,就能出人頭地」,那麼他們的教養方式也可能是延續了他們自身的經驗與不足。

- 經濟或心理壓力 可能父母在你成長過程中,還要面對經濟壓力、職場困境、甚至是長輩照顧的責任。

他們或許力不從心,只能用「把你送去補習班」這種相對有效率的做法,以保持生活運轉。

- 從自體客體觀點: - 父母並非有意忽視你的情感需求,而是可能因為當時狀態、知識或條件的限制,無法更深入地「鏡映」你內在的感受。

他們的「自體客體功能」並不是完整缺席,而是有限且局部。

--- 4. 後期不幫你繳大學學費,也許另有考量- 或許是培養獨立,或出於財務困境 對你而言,這造成了負債與不公的感受。

但從正面角度揣測:有的父母相信「孩子能自力更生,提早體驗經濟責任是好事」。

或者他們在那個時期的經濟狀況早已難以負荷。

- 他們的決定可能並非完全惡意 可能他們覺得「前面補習已經投入很多資源」,或「大學就讓孩子自行打拼」。

這當然不一定合理,但若嘗試以「他們也許並不知道更好的作法」來理解,可稍微減輕你內心的「他們完全不負責」的想法。

- 從自體客體觀點: - 父母此時未能繼續扮演穩定的「支持性自體客體」,令人失望。

然而,他們或許並不是故意切斷支持,而是面臨困境、或有自己的一套教育價值觀,而那套觀念下「大學開始自立」未必是罔顧你的將來。

--- 5. 他們或許仍能提供情感支柱,只是表達方式不同- 一些微小的關心或支持 即使你對父母積怨甚深,回顧過往,有沒有哪怕是小小的時刻,他們可能在言語、行為上給予過一些支持? - 或許在你生病時依然關懷你的身體狀況 - 或許在你遇到重大選擇時,仍表達某種意見或擔憂(那其實就是一種關心) - 父母也想被理解,但表達方式不成熟 父母在自體心理學中,也可以是「受傷的孩子」長大後的樣子。

他們可能缺乏自我覺察與情緒管理的能力,卻希望「透過你」實現他們未竟的夢想。

這本身有缺失,但也包含「我期待我們一家人都能好」的願景。

--- 6. 看見父母優點,有助「整合」你的自體經驗1. 走向更完整的自我感 - 若只看到父母的「錯」,容易讓你內心持續糾結在受傷、憤怒;只看到父母的「好」,又可能無視你的實際傷害。

- 自體心理學鼓勵我們在成人階段重新檢視童年關係:同時看見父母曾經提供的「部分正向功能」,以及「不足」的地方,讓自己在整合的過程中更具彈性與自我穩定。

2. 辨識「破碎」與「完整」的父母形象 - 你不需要否定自己所受的委屈,也不需要完全原諒,但若能看到「父母在某些時刻的盡力與善意」,就能漸漸擁有「更複雜、更真實」的父母形象。

- 這有助於減少你對父母的極端化認定,也讓你對自己內在的衝突有更多釋懷的空間。

3. 挖掘新的自體資源 - 當你承認「父母至少在教育、生活上提供了一些基礎」,你也能更清楚地知道「有哪些部分其實是我已經擁有的?」 - 倘若能平衡地看待父母的好與壞,你對自己的「力量」與「不足」也會有更貼近現實的認識。

這對後續尋求新的自體客體(如諮商、良師益友、伴侶)有幫助,因為你知道自己需要什麼、擁有什麼、並還缺乏什麼。

--- 7. 總結- 自體心理學強調「早期重要他人」對我們自體發展的影響,但同時也承認這些重要他人並非只帶給我們創傷,常常也提供了某些正向功能。

- 你可以開始嘗試去辨識,在父母的行為中,有哪些面向可能蘊含他們的善意或期望,即使那種期望的做法讓你受傷,也不全然排除他們曾經或正在努力。

- 透過這樣的「整合視角」,一方面,你不會盲目地為他們開脫,也不會被「只看到自己的受害經驗」所籠罩;另一方面,也能從較穩定與成熟的自體感出發,慢慢修復或和解自己與父母之間的關係。

- 最終目標並非強迫你原諒或忽視傷害,而是在更貼近真實的人性複雜度中,找到一條能讓你「同時看見真實的痛」與「承認父母某些善意」的平衡之路,從而真正鞏固你自己的自我價值與生命方向。

2025-02-18 00:00
1

送禮女方 是男方應盡義務?

下班前女同事抱怨,說情人節她的伴侶(未婚,共同育有2小孩)未安排禮物,僅送上紅包。

故我這女同事盛怒之下,退回紅包,並開啟冷戰模式。

關係中的男方,潛規則就該當要進貢嗎?

2025-02-18 00:00
1

人的天性喜好掌控

人的天性喜好掌控,彷彿掌控的越多越好。

大道至簡,少即是得,這世上沒有什麼東西是我們能掌控的,每個人唯一能掌控的是自己的內心,當一個人能夠掌控自己的內心,他就掌控了全世界。

2025-02-18 00:00
2

36歲胰臟頭達文西惠普手術-明天會更好嗎?

#長文去年公司健檢,其中項目有MRI, 清楚照出胰臟頭有一顆約一公分,疑似神經內分泌瘤的小圓點。

還搞不清楚狀況的我,也或許是不想讓自己太清楚而害怕,便開始與家人一系列檢查。

轉往北榮一般外科,外科醫生表示建議追蹤,腫瘤太小,也暫時沒有實際病徵,位置不好,要開惠普手術,傷害性更大,建議並安排固定三個月一次的定期追蹤檢查。

家人建議轉腫瘤醫學科,看有沒其他治療辦法,陳主任建議先切片。

而切片出來後發現非原先想的神經內分泌瘤,而是算罕見的低惡度胰臟實性偽乳頭狀瘤(SPN)。

表示這沒有其他治療方式,教科書上只有拿掉的處置辦法,並幫我轉至另外一位外科王主任。

王主任陷入兩難,一方面考量與第一位外科醫生一樣,但SPN又確實需要拿掉。

各種萬一浮現,萬一切片檢查與結果不符,開出來是神經內分泌瘤,等於太快挨了大刀。

萬一術後恢復不佳,開這個刀真的是對的選擇嗎?最後王主任與切片主任再次確認檢體,考慮許久,多次回診後安排於隔年過年後手術。

這中間爬了許多文章,但都沒有發現有病友分享達文西惠普手術後續心得。

所以決定來發文,希望之後病友也可以爬到相關文章。

我的手術排成大致如下:24住院 (有簽自費3天,強效止痛藥)25-6 無渣飲食+術前排空+術後恢復指導+肺部吹起練習27 手術216 出院*如果情況不緊急,這次冬天開刀是不錯的選擇,術後出院內衣穿了不舒服會壓迫,可不穿,直接套大外套也沒關係。

*住院期間幾乎不方便洗澡,又要出去走路,冬天比較舒適。

*以下的背痛據說是因為開達文西會需要打氣,所以氣體在體內產生不舒服,個人認為到後期氣體已消,可能是因為肚子不能用力而產生背部代償。

*術後我變得很容易熱,即使寒流,腳底板很容易流汗,住院時最後悔沒有多帶些襪子。

細節分享:❤️‍🩹27手術早上七點半進開刀房,晚上七點半進恢復室,晚上十一點半回病房,止痛麻醉還沒全退,實際痛感有,但不太明顯,在恢復室只要有短暫清醒狀態下,都很想跟家人報平安,所以都跟護理師說,我媽媽跟先生在外面等我,講完繼續昏睡,大概重復三次吧,很擔心家人在外等很久😅❤️‍🩹28 清醒禁食背胃部 疼痛感 8功課:咳痰走路排尿排氣一清醒,世界不一樣,痛啊!我的背很痛,躺也不舒服,坐也不對勁,無法側躺,看電視有看沒有進,也沒有想要拿起手機的感覺。

護理師進來交代痰一定要咳出來,不然發燒就麻煩了,並要多走路。

咳痰時,直接爆淚,好痛。

晚上拔尿管,一聽到如果沒有自主尿出來,尿管要再插回去,心急啊!尿壺怎樣都上不出,最後發現是不習慣在馬桶外的地方上廁所。

忍痛走到廁所。

一坐上馬桶便有感覺!完成了嗑痰+下床小走+如廁,希望明天會更好。

❤️‍🩹29 走出病房去護理站禁食背胃部 疼痛感 8一直被提醒,止痛打太多,一定要多走路,不然消化系統會很難動起來,不然恢復期會拉很久。

中午晚上趁打了止痛走去護理站外大迴圈,一圈走了5分鐘,走一圈半沒就力,晚上碰到58歲台南病友,主動分享說他開刀第五天,狀態明顯比我好很多,至少在我看起來他是健步如飛,早餐還吃饅頭夾蛋。

為了聽他是不是有越來越好,我卯起來再多走了2圈。

晚上護理師再進來,我問說明天真的會更好嗎?他說,當然會啊!❤️‍🩹210 努力排氣清流背胃部 疼痛感 6-8術後每天護理師及住院醫生都會問,排氣了嗎?很想排氣,但又排不出來,明顯聽到腸子咕嚕咕嚕,煩了chatGPT 好幾次,拜託讓我排氣….終於在210換完藥後排氣了,期間排除萬難,即便無法翻身,也努力做到類似chat GPT叫我做的姿勢!排氣啦,開始吃清流了!厭世感在疼痛時沒有比較好,但排氣的那瞬間,心情又輕鬆些了一點!❤️‍🩹211 止痛最後一天疼痛感 5-611號上午是自費止痛最後一天,剩口服止痛。

上午感覺又更好一些了,一天共走了2小時,也順利排便,覺得明天一定會更好!到了晚上,一切都不一樣了,止痛沒了,整夜即使有安眠藥都睡不著,一整夜因疼痛而無法睡。

❤️‍🩹212 又嚴重了!疼痛感 6.5-7因為少了自費止痛,一切都不一樣,又因為晚上沒睡,心情也不穩定!覺得原來沒有越來越好,開始有點灰心!晚上醫師改打比較強的止痛藥,及安眠藥!❤️‍🩹213 可以軟食疼痛感 5-6身體各項數值不錯,為了增加食慾,點滴被拆了,痛感沒什麼降低,醫生希望我繼續努力,發展比他預期的稍慢一些。

好勝如我,聽到稍慢,帶起耳機忍痛開始狂走,不管原地在窗前踏步,或在房內來回走動,總之,我真的是,一直走,一直走!下午,我突然好了很多,但胃口打不開,完全吃不下。

應該說,前面太痛了,我怕我吃太多會消化不良,也不是很想吃。

護理師每一個都來提醒我,吃不好很有可能點滴又被裝上。

❤️‍🩹214 疼痛感5拆其中一個引流管感覺一切都好轉不少,不過晚上因為背痛還是睡不太好,一直起來走腿又有點酸…護理師都會說,現在的我箭步如飛了😁❤️‍🩹215 疼痛感4.5就是晚上睡不太好,王主任說一切數值都非常好,詢問有沒有考慮週日出院回家修復。

❤️‍🩹216疼痛感4有了回家的興奮,拔了最後一個引流管!出院回家!回家後:這幾天還是於睡覺時會因不疼痛而起來約3次晚,建議可以先備好起床扶手,降低起身的疼痛!病友們不少有推薦電動床,我覺得laz boy也是可以考慮的方法,今天送到家後我直接躺在上面秒睡。

後續:這次的手術,真的理解到台灣醫療人員的辛苦,及病人的幸福。

門診時,王主任的診常常需要看到晚上,但住院時主任每天早上七點半準時查房,游住院醫師每天早上六點至六點半換藥,並瞭解我的詳細病情與主任報告,下午還會有主任的學生來關心我的更新狀況,中間還有謝住院總醫師的安排與關心。

中正樓102的護理師更是加強並維繫醫病關係間的信任。

關心、不厭其煩指教,與病人開玩笑也讓病人心情好一些,真的是非常感恩。

以上,有慢慢好轉,希望明天會越來越好!

2025-02-18 00:00
3

#單身即D獄火辣挑戰 假精靈真哥布林女

1.談過最短的戀愛是多久?分手原因?A:大概一個月吧一開始答應的太草率因為對方告白太盛大怕尷尬所以答應了。

2.為戀愛做過最瘋狂的事?A:第一任變gay以後還是很喜歡他一邊難過一邊幫他追他喜歡的男生。

3.你覺得對象擁有什麼特質最能吸引你?A:會打電動!人品好懂得溝通。

4.交往後伴侶才說他曾有過一夜情,你會?A:我不會怎麼樣說實話,一夜情感覺沒什麼大不了5.你覺得交往多久可以發生關係?A:我要先說我真得不知道🥲我沒跟任何人發生過關係24歲的我不是母單但我真的不知道。

#單身即D獄火辣挑戰

2025-02-18 00:00
0

#單身即D獄火辣挑戰 一名不是偵探的偵探

1.談過最短的戀愛是多久?分手原因?只有曖昧3個月 後面因為文字聊天聊到沒話題變淡了所以就變陌生人了 總結還是牡丹一枚~2.為戀愛做過最瘋狂的事?做了一個記事本紀錄了她的大小事3.你覺得對象擁有什麼特質最能吸引你?(1)眼睛會笑,會一箭穿透我的內心(2)長髮萬歲4.交往後伴侶才說他曾有過一夜情,你會?過去的事不要在現在發生就好5.你覺得交往多久可以發生關係?感覺對了就可以囉大家好~我是一名larp狂熱份子,larp就是劇本殺,可以換裝扮演各種不一樣的自己,大部分還是會有找兇手的環節,但真的跟狼人殺不一樣喔,像我平常是斯文韓系男,一玩劇本殺可能會變成殺人魔、精神病、各種不一樣風格的人設,但我外在還是很溫馴無害的乖乖牌啦,最後李多惠萬歲!

2025-02-18 00:00
0

習慣了一個人

嘗試過跟陌生人聊天,最多維持一個月,之後如果沒有開新話題,也不敢再去打擾對方,最後又回到一片死寂。

圖片繪師twitter:avogado6

2025-02-18 00:00
1

雲林gogogo

身為一個在幸福指數最低城市的地痞女孩 # 第一視角帶你玩轉雲林! 除了劍湖山和巡田水,雲林隱藏版玩法~ 1. Chico 餐酒館 — 斗六頂到肺的曖昧地標🍷 霓虹燈*加酒精調情🥴 不小心就讓人陷入浪漫氛圍💘2. 一葉知秋 & 一品香 — 虎尾古風火鍋🍲 古風裝潢,復古氛圍滿滿 一元復始萬象更新🍲 天地以一為淨3. 蜜蜂故事館 & 華山泡腳 — chill guy 打卡景點 #寧願在霧裡,也不要進到你心裡❤️ 天氣好的話可能會看到台塑的煙囪 活血*放鬆 🆙🆙4. 依23飾穿孔店 — 斗六穿孔聖地💎✨ 火車站一出來就看的到了 耳洞 特殊環、埋釘,老闆技術專業又親民 打特殊環還有小窗簾隔開,安全感拉滿! 全身上下的洞都獻給這家店😂 耳洞、肚環都是老闆操刀 當初打肚環超緊張 老闆不僅安慰我,還細心教我怎麼保養 雲林還有好多景點 這邊就不一一介紹了 家人們求雲林浪漫景點!

2025-02-18 00:00
0

我不懂愛情

是不是不跌近這個漩渦,就不會受傷!是不是不要期待,就不會失望?我討厭任何的種種,甚是我自己……

#單身即D獄火辣挑戰

Q1.談過最短的戀愛是多久?分手原因?A:不足一個月,相處上習慣上合不來。

Q2.為戀愛做過最瘋狂的事?A:差點從北部搬到南部!Q3.你覺得對象擁有什麼特質最能吸引你?A:在生活中遇到任何事情都很熱情,很正向。

Q4. 交往後伴侶才說他曾有過一夜情,你會?A:畢竟是過去式,關係處理乾淨就好。

Q5. 你覺得交往多久可以發生關係?A:感覺對了就可以。

2025 祝各位遇到良緣~~🧡🧡 (也是我🥹#單身即D獄火辣挑戰

2025-02-18 00:00
7

出軌,真的只是因為不愛了?還是,壓力讓他選擇了逃避?

當一個人選擇出軌,外人常常會說:💔 「他就是個渣,控制不了慾望。

」💔 「如果真的愛,怎麼可能會背叛?」💔 「外面那個人一定比較年輕、比較溫柔,才會讓他變心。

」但其實,有些出軌,並不是因為不愛,而是因為「逃避壓力」。

而這份壓力,可能來自於婚姻、來自於家庭,甚至來自於他自己。

「為什麼有些人在壓力下,選擇了出軌?」🔹 1. 「我撐不住了,但在家裡沒有人能懂我。

」婚姻不是童話,隨著生活現實的壓力疊加,很多人漸漸覺得,自己變成了一個負責賺錢、養家、解決問題的機器。

當這種情緒無法在家庭中找到出口時,一個願意聆聽、給予溫暖的人,就容易成為他的「避風港」。

🔹 2. 「我只是想要一點喘息的空間,卻越陷越深。

」有些人不是刻意出軌,而是在面對壓力時,找到了某個讓他短暫逃離現實的人。

這並不代表他不愛原本的伴侶,而是他習慣了在外面找到「情緒出口」,最後才發現自己走得太遠,回不了頭。

🔹 3. 「家裡的關係太緊繃,我需要一點新的刺激感。

」當婚姻變成「責任」而不是「陪伴」,當夫妻間的對話只剩下「孩子、房貸、開銷」,很多人開始覺得,自己被困在了一個永無止境的壓力循環裡,這時候,如果有人出現,讓他感覺自己還能被愛、還能被欣賞,他就容易動搖。

🔹 4. 「我根本不想離婚,但我也控制不了自己的逃避行為。

」有些人出軌後,並沒有打算結束原本的婚姻,因為他們很清楚——家庭對他們來說依然重要。

但問題是,他們也無法拒絕這段「壓力逃生口」,他們享受這種暫時放下現實的感覺,卻沒想過,最終會讓自己掉進更大的深淵。

「壓力導致的出軌,能被原諒嗎?」當出軌被揭穿後,最讓人痛苦的,不只是伴侶的不忠,更是那句「我其實還愛你,但我撐不住了」。

這時候,被背叛的一方會陷入深深的掙扎:✅ 如果他是因為壓力而出軌,那我應該原諒嗎?✅ 如果我願意修補關係,那還能回到過去嗎?✅ 還是,他只是找藉口,根本不值得被原諒?其實,重點不在於「原諒與否」,而在於「這段關係是否還有改變的可能」。

如果他願意誠實面對問題,願意放下外面的關係,願意調整相處模式,那或許,這次出軌,只是一次痛苦的教訓,而不是婚姻的終點。

但如果他只是用「壓力」當藉口,卻沒有真正悔改,那麼,再多的原諒,也只是下一次傷害的開始。

「婚姻裡的壓力,該如何避免變成出軌的藉口?」✅ 夫妻間的壓力,應該一起承擔,而不是互相忽視。

✅ 別讓對話只剩下「責任」,偶爾找回當初的陪伴與心動。

✅ 當發現對方情緒低落時,別急著責怪,多問一句:「你最近還好嗎?」✅ 婚姻不是「維持」,而是需要「經營」,別等到裂縫出現才後悔。

愛情不是被第三者毀掉的,而是當壓力無處釋放時,信任與親密早已逐漸崩解。

最幸福的婚姻,從來不是沒有壓力,而是兩個人都願意攜手面對這些壓力,而不是讓壓力成為背叛的藉口。

💬 你認為壓力會讓人出軌嗎?還是這只是逃避的理由?如果你發現伴侶出軌,但他說是因為壓力,你會選擇原諒還是放手?------------------------------------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 歡迎私訊或查看我的聯絡資訊與我聊聊,讓我分擔您的憂慮

2025-02-18 00:00
8

劈腿後,還復合嗎?

前陣子,我發現我男友劈腿了。

那時候整個人崩潰,心裡一堆問題:我們相處了五年,到底是怎麼變成這樣的?有過爭吵,也有過甜蜜,但為什麼會發生這種事?分手後,我一直以為自己可以走出來,結果發現根本做不到,還是放不下他。

分手那段時間,我的生活完全亂掉,雖然努力去調整,卻覺得缺少了什麼。

然後他突然又出現,開始跟我聯絡,說自己後悔當初的選擇,問我最近怎麼樣。

每次聽到這些,我心裡的情感就像重新燃起了火花,雖然知道他曾經傷害過我,但我還是會心軟,還是有點想跟他再在一起。

現在站在這個十字路口,我真的很矛盾。

五年的感情,說放就放得下嗎?但是我也怕自己再受傷。

是不是該再給彼此一次機會,還是乾脆放下,重新開始?心裡很亂,真不知道該怎麼辦…

2025-02-18 00:00
3

失戀說要認識新朋友

被分了 最近真的每晚想到都在哭老實說不知道自己為什麼這麼愛她說要認識新朋友但交友圈又和她高度重疊真的好難 心也好痛

2025-02-18 00:00
1

輕鬆

沒有暗戀 沒有曖昧只是普通朋友關係很輕鬆遊戲間各自遊玩 簡單幾句問候就很好回不去以前天天黏一起沒關係至少現在我們很輕鬆很自由的交朋友看到彼此偶爾一起玩一下以前就是太黏了才會有各種情緒現在反而覺得輕鬆多了你有你的交友圈 我也是有的 但關心的話 絕對不會少心裏的位置也不會變你知道的!

2025-02-18 00:00
2

感覺自己恢復體力很慢(有遊記)

上禮拜六和禮拜日去花蓮玩其實應該算是進香團出發時一大早就要起床坐我爸的車一起去40分鐘路程外的潮州火車站搭車結果在車上都睡不著覺一到目的地就要去廟裡拜拜我爸騎車載我但是因為他太胖我整路就只能抓好機車的尾巴以免自己掉下去⋯⋯後來拜完拜後吃了一點東西恢復一點體力結果晚餐時間要一起到餐廳吃合菜人擠人的讓我很受不了不過後來吃完去吃霜淇淋有好一點結果回旅社我一躺在床上沒多久就睡著了⋯⋯凌晨三點被我爸的影片聲吵醒睡不著只好去洗澡洗完之後看一下手機就睡著然後七點多起來盥洗一下就去吃早餐吃了我最喜歡的煙燻起司和笑牛起司然後再喝牛奶吃了熱狗和小雞腿但是覺得熱狗不好吃而且才吃一點點就到了集合時間然後就回房間把行李都拿出來同樣是我爸騎車載我跟著去廟裡拜拜然後在廟裡跟著儀式走之後拜完拜之後就是自由時間我爸載我跟著其他人一起吃午餐午餐吃完爸爸帶我去買麵包然後去吃包心粉圓冰老闆還送給吃冰的人一人一個包心粉圓冰的吊飾接著就回旅社休息我的背痠痛極了就只能靠著椅背休息接著我們就搭車回去了但是回到家裡都還是覺得腰痠背痛的到現在都休息兩天了都還是覺得很累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

2025-02-18 00:00
1

#單身即D獄 想改變

1.談過最短的戀愛是多久?分手原因?母胎單身 完全沒有戀愛經驗 都是暗戀後沒希望很久的照片了

2025-02-18 00:00
0

人到40歲還單身的心態轉變

身變有好幾個朋友(男性)目胎單身30幾歲的時候都說會想找對象?找對象好困難?還想努力ㄧ下現在40出頭了,說覺得ㄧ個人很輕鬆,過得也很好,放假ㄧ個人或約約單身的同性朋友去走走,平常沒事就宅在家,也不用花到什麼錢,問他們還會想找對象嗎?有的說不想了,有的説沒遇到喜歡的人也剛好喜歡他的,有的是半放棄,有其他人也有類似的想法嗎?如果40歲的女生又是什麼想法呢?——朋友A,飯店業,收入28k,身高172,體重100朋友B,廚師,收入40k,身高165,體重60朋友C學校網管,收入35k,身高170,體重70大家覺得這樣條件好找對象嗎?⋯⋯⋯⋯⋯⋯⋯⋯Ps.想找對象歡迎追蹤阿犬老師唷~~🚀

很多愛情都是有利益的關係,像是錢、容貌或者才華,可是我覺得這樣堅持不久,到最後只能離開,我想要的是命中註定的緣分,一眼就知道(你是我的人)(我是你的人),只可惜……….唉😮‍💨。

2025-02-18 00:0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