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風評:蕭茲訪中看「好不了、也破不掉」的中德關係. 本周德國總理蕭茲訪問中國並與中國領導人習近平見面,外界關注與討論的焦點,多在中德間合作與去風險之間的矛盾可調和與否。...
文章作者
主筆室

風評:蕭茲訪中看「好不了、也破不掉」的中德關係

本周德國總理蕭茲訪問中國並與中國領導人習近平見面,外界關注與討論的焦點,多在中德間合作與去風險之間的矛盾可調和與否

但陷在地緣政治與經濟需求拔河中的中德關係,看起來是好不了、卻也難破、破不掉的格局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這是蕭茲擔任總理之後第2次訪問中國,上次訪中是在新冠疫情之後的2022年11月,同樣都是跟隨著龐大的企業團,雖然在與中方領導會面時,蕭茲「該說的都說了」,包括俄烏戰爭議題、中國「產能過剩」低價出口問題,都有提出,但相較第1次的訪中,蕭茲顯得更為和緩,兩國領導人的「庭園散步」會談也顯平和,原因無他,現實逼人

作為全球第3大經濟體、同時也是歐盟龍頭老大的德國,在地緣政治上,算是陷入一個尷尬為難的地位中

當川普在2018年對中國發動貿易戰、科技戰時,雖然歐美傳統上一直是親密的盟友、美國更是有如歐洲的「保護者」,但川普的孤立主義讓歐洲難以信任,這讓德國前總理梅克爾在卸任歐盟開作主席前,不顧美國的勸阻、反對,「推了一把」讓「中歐全面投資協議」完成談判,希望藉此讓中歐保持密切的經貿關係

但之後因新疆人權議題,歐盟宣布製裁中國官員、中方又回擊制裁歐盟議員,讓中歐關係急轉直下,中歐全面投資協議被擱置至今

2022年2月俄羅斯入侵烏克蘭,讓德國乃至歐洲都更依賴美國;與此同時,中國又是俄羅斯的主要支持者,這讓德國在地緣政治上的選擇,明確是要推開中國、更依附美國

德國這段時間的討論,從最嚴重的「中德脫鉤論」到較溫和的「減少對中國依賴」都有,最後把對中政策定位在「去風險化」

但經貿非常現實,即使歐盟與德國對中經貿定位在要「去風險化」,不過企業界顯然不埋單、不理會,相較美日英等國企業開始減少在中國的投資,德企在中國的投資不減,理由也很簡單:市場

(相關報導:習大大拉攏歐洲:德國總理訪問北京,習近平強調「兩國無根本利益衝突,不構成安全威脅」|更多文章)德國以汽車工業聞名,而德國3大車廠(賓士、寶馬、大眾)都是中國的投資大戶,因為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1年銷售量在2800-3000萬輛左右,美國是這個數字的一半左右

即使近年因面臨中國本土車廠的強力競爭而讓市占下滑,德汽還是堅持不退

賓士執行長受訪時那句「退出這麼大的市場是不可想像的」,算是道出一切

更且德國經濟陷入低迷,而且不是景氣循環式的低迷,是「結構式」低迷

近20年來,德國經濟從當初的「歐洲病夫」脫胎換骨成為歐洲最成功的經濟體,除了內部勞動力市場與法規的鬆綁外,最重要的是用俄羅斯便宜的能源,支持製造業生產出口,在規模較大的經濟體中,德國是出口與GDP(國內生產毛額)比重最高的國家,高達55%;相較之下,法國是35%、美國只有1成左右,即使被認為是「出口狂人」的中國與日本也只有20%左右

若分享內容有侵害您的圖片版權,請來信留言告知,我們會及時加上版權信息,若是您反對使用,本著對版權人尊重的原則,會儘速移除相關內容。聯絡信箱:service@nlines.me
廣告商贊助